1. <p id="h966k"><strong id="h966k"></strong></p>

    2. <p id="h966k"><strong id="h966k"><small id="h966k"></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h966k"></acronym>
          <table id="h966k"><strike id="h966k"></strike></table>

          昭君村:三駕“馬車”拉動集體增收過百萬

          2023-03-16 18:56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羅丹燕  審核:肖雨琴

          “園區需要10個搬運工卸貨,大家快準備一下馬上出發。”3月13日,興山縣昭君鎮昭君村勞務隊負責人萬小川召集大家前往興發集團白沙河園區。

          興發集團是興山縣屬國有企業。興發集團白沙河化工園區落戶昭君村后,產生了貨物搬運、廠區保潔等大量臨時用工需求。昭君村“兩委”積極對接,于2003年組織村民成立了昭君村勞務隊,與園區建立長期穩定勞務合作關系,在帶動村民獲得勞務收入的同時,村集體按20%比例從勞務隊收入中提取服務費,作為集體經濟收入。昭君村勞務隊是全縣最早的一支村集體勞務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左右。

          隨著工業自動化進程加快,白沙河園區勞務用工需求逐年減少,昭君村勞務隊收入也隨之下降。“我們村勞務隊從最初的3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35人,去年僅為村集體增收6萬元,勞務隊創收這條路不好走了,我們得趕緊想其他辦法。”昭君村黨支部書記張世娥陷入了沉思。

          多年來,昭君村對興發集團白沙河園區和昭君村旅游項目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昭君鎮黨委意識到,昭君村要繼續傍靠興發集團,必須堅定走村企共贏之路。

          恰逢此時,興發集團因發展需要,準備在興山縣內新建一座光伏電站,正在四處選址。“一定要想辦法讓光伏電站落戶昭君村!”張世娥迅速帶領村“兩委”輾轉各地、各部門開啟了爭取光伏電站項目的征程。憑著有擔待、能扛事的昭君精神,最終成功讓裝機容量為3.56Mw、占地90畝的光伏電站項目落戶昭君村,由興發集團出資2000萬建設,昭君村提供建設用地,并負責運營,按協議價確保白沙河園區用電供給,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今年2月,光伏電站順利投產運營。目前,已發電逾34萬度,預計今年可以帶動村集體增收100萬元以上。”張世娥自豪地說。

          有擔待、能扛事的精神還體現在村“兩委”不斷進取上。光伏電站項目塵埃落地后,村“兩委”沒有見好就收,繼續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破浪前行,花椒產業發展項目就是其中的一項。

          “我們村的花椒產量高、品質好,這幾年新鮮花椒價格年年漲,去年最高賣到了30元一斤,生意好得很吶!”李兵芳笑得合不攏嘴。她是村里有名的花椒種植大戶,近年來收益可觀,激發了周邊村民的發展積極性。村“兩委”也從中瞅準了發展契機,多次前往荊門、遠安等地考察花椒種植,邀請專家來村指導,選定了花椒品種,在鎮黨委和幫扶單位支持下,爭取配套資金50多萬元,帶動村民建立了150畝花椒基地,由村集體免費給村民提供花椒種子,每年可以產出鮮花椒1.2萬斤。村集體進行統購深加工,通過“線上直播+線下推廣”予以銷售,在提高村民收益的同時,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以上。

          “2022年,昭君村集體經濟大小項目共有6個,包括勞務隊、河砂清理轉運、集體土地臨時租賃、購買門面房長期租賃等,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31萬元。2023年,加上光伏電站、花椒產業等收入,昭君村集體經濟收入能突破百萬元大關!”昭君鎮黨委組織委員李宇男介紹。(通訊員 黎平安 許辰 嚴弘)

          點評

          昭君村集體經濟發展呈現持續向好態勢,得益于縣、鎮黨委統籌謀劃,也得益于興發集團支持扶助,更得益于村“兩委”一班人的三種可貴品質。一是創新精神。盡管仍然沿用村企聯合、發展產業等傳統模式,但是村“兩委”著眼長遠想在前面,敢為人先干在前面,在全縣率先成立村級勞務隊,為集體經濟增收澆筑了“蓄水池”。二是機遇意識。面對千載難逢的光伏電站建設機遇,村“兩委”全力以赴爭取縣鎮黨委和興發集團的支持,在項目建設機遇中開辟集體經濟發展新路。三是共贏理念。村“兩委”既重視村集體增收,又注重維護村民利益;既重視村級發展,又注重支持興發集團發展,形成了村集體、村民、興發集團共贏局面。 (黎平安)

          熱點專題
          综合激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