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喜在田間地頭 通訊員供圖
3月14日早上6點,點軍區聯棚鄉雙溪村十三組組長吳春喜正步行上山給柑橘樹打藥防蟲。望著這一百畝“希望的田野”,吳春喜倍感欣慰,他期待著來年有不錯的收成。
59歲的吳春喜當村組長已經31年了,這31年里,他帶領村民修路,解決矛盾紛爭,宣講各項政策,做好上傳下達……8年前,他查出胃癌,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吳春喜依然拖著病體帶領全組村民進行柑橘品改,為了村民早日增收致富,他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當選組長騰地修路
為村民謀福利
“朱上溪這條路從過去的羊腸道、斷頭路,變成現在的標準化砂石路,老組長可算是費盡了心血和汗水!他把自留地無償拿出來修路,大家都記著他的功勞!”鄰居吳大爺對吳春喜贊不絕口。
1992年,一直在家務農,給人印象靠譜的吳春喜被雙溪村十三組42戶全體組民“請”出來擔任組長。吳春喜任組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組里修好通戶路。在修路的過程中,有些農戶這里挖不得,那里要補償。面對困難,吳春喜一一協調。需要補償的他就出錢來補償給別人,要投勞力的他就自己動手。于是,村民們常??吹?,吳春喜同妻子帶上鋤頭鐵鍬、扁擔籮筐,早出晚歸。吳春喜投工日60余個,自掏資金千余元,修路共計三公里,助通戶路戶戶相通。
路修好了,大家運輸土特產就更方便了。村民們也開始積極種蔬菜、種柑橘,生活越來越好。
這些年來,吳春喜一直守著村里的山山水水。他忘不了兒時玩耍的小溪溝,遍山野的野菜,對這里,他有著很深的感情,他更希望外出打工的老年人可以回村安享晚年,外出的年輕人看到家鄉發展能回家發展產業,共建家鄉。 “自己當選組長,就要為村民謀福利。”這份承諾, 是身為組長的吳春喜覺得最重要的事情。
勇敢抗癌堅守崗位
拖著病體為村奔忙
吳春喜當組長一干就是31年,他不僅積極幫助村里做好基礎性建設,也幫助大家解決了不少鄰里紛爭。
“當年組長給我們劃界特別公道,大家心服口服。”村民陳大娘說道。2014年,陳大娘外出務工回來,發現自家空著的地卻被鄰居占用了,便找到了組長吳春喜。吳春喜上門調解十余次,最終才將矛盾解決,兩家人和好如初。
鄰居家的曹婆婆常年一人在家,兒女常年在外打工,疏于對婆婆的照顧。吳春喜多次跟曹婆婆的兒女電話溝通,甚至前往其子在市區打工的地方當面交流。吳春喜更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孝心感悟曹婆婆子女,使他們能夠在空閑時間多回家陪陪家人。
2015年,吳春喜體檢時查出胃癌。得知患病初期,他有些悲觀。“面對妻女的擔憂,看著小孫子可愛的臉龐,還有鄉里鄰居的關心,我覺得不能向命運低頭。”吳春喜又充滿了力量。
他開始接受積極地治療,精神狀態開始慢慢好起來,還時常鼓勵病友開心地接受治療。至今,吳春喜已經患病8年,他的樂觀讓他人不覺他是一個病人,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雖然病著,也依然在為村民們奔忙。
自掏腰包帶頭品改
助力村民增收
雖然身患重病,但吳春喜一心想讓村里建設得更好。
聯棚鄉雙溪村13組共有村民42多戶,以種植柑橘為主,由于一直以來品種單一,單價低,沒有好的市場,村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近些年,由于離城區近,大批村民選擇進城務工,村里的土地荒廢了不少。
熱鬧的村子變得冷清,看著這些荒田,看著越來越少的村民,吳春喜有些落寞。雖然生病,但吳春喜依舊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改變現在的狀況就一定要懂得變通,首要任務是要把柑橘品種改良,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吳春喜堅定地說道。
2021年3月,說到就干。為了能得到更適宜種植的柑橘樹苗,吳春喜分別跑往秭歸、枝江“取經”,隨后他將經驗與村民們交流分享,鼓勵他們品改。為了讓村民們積極參與,吳春喜帶頭將自家田作為實驗田,首先進行柑橘品改。“畢竟柑橘品改不是小事,可吳組長都帶頭搞了,而且還給我們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我們還有什么好猶豫。”聯棚鄉雙溪村13組的42戶村民紛紛跟隨吳春喜進行柑橘品改。
沒有資金,吳春喜自己向銀行貸款5萬元。為了讓村民們放心,吳春喜跟每一位加入品改的村民簽訂合同,承諾他們不花一分錢,交由土地給他進行管理,等柑橘品改,開始掛果之后,再交還給村民。他還請市、區農業技術專家到雙溪村為村民授課,與村民們一起學習柑橘管理和改良品質的最新技術。截至目前,該組發展柑桔品改已達100畝。預計今年掛果以后該組村民人均收益將增加1萬元左右。
吳春喜回顧當組長的風風雨雨和酸甜苦辣,他感觸最深的還是那句話:“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事實就是這樣,誰輕誰重,群眾拎得最清;誰好誰差,群眾看得最準。(記者 曾雪彬 通訊員 崔會強 周陶丹宇 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