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h966k"><strong id="h966k"></strong></p>

    2. <p id="h966k"><strong id="h966k"><small id="h966k"></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h966k"></acronym>
          <table id="h966k"><strike id="h966k"></strike></table>

          小小的天地,大大的夢想——打理包子鋪的殘障青年

          2023-08-23 08:39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肖雯瑤  審核:肖雨琴

          工資卡上的余額已接近6位數,王籃翔的心里美滋滋的。距離與女朋友共設定的“小目標”越來越近,幸福已經在向他招手。

          枝江城區前進路和勝利路交會處的臨街拐角,矗立著一爿小店,門臉兒涂成淡黃的暖色調,掩映在行道樹的濃蔭之中,明媚又溫馨。這就是“慢娃兒”生坯包子鋪——當地專門幫扶的一個殘障年輕人創業項目。

          王籃翔和女朋友胡永洪。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 供圖

          有了這爿小小的店面,王籃翔和女朋友胡永洪,以及其他3名“慢娃兒”的躁動青春有了盡情施展的舞臺,“折翼的天使”重新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做包子、賣包子,起早貪黑地打拼雖然辛苦,但流水的日常里有了希望和愛情的這把蜜糖,再苦再累也總是甜絲絲的。恰逢七夕,記者為你呈現一段“無聲”的愛情。

          玩魔術似的就把面團變成圓潤的包子

          8月17日下午,推開掛有“正在營業”提示牌的玻璃門,“慢娃兒”窗明幾凈的店堂讓人眼前一亮。

          馬尾辮、連衣裙,柜臺內的柳曉婷落落大方地招呼著進店咨詢的顧客,笑意堆滿了眉眼。30歲的她被幼年的一次發燒奪去了聽力,現在只能靠辨識唇語揣摸顧客的需求。

          柳曉婷之前在一家工廠上班,因為與人交流上的磕磕絆絆,干得既不開心,也沒有成長。去年6月,她應邀加盟“慢娃兒”團隊。

          “慢娃兒”的小伙伴們,正在操作間忙碌著。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 供圖

          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枝江特校”)副校長周延清是這個項目的幫扶人。他說,柳曉婷在前臺獨當一面,既當銷售員又當發貨員,工作受到很多顧客的好評。

          包子鋪是“前店后坊”式的,玻璃隔開的操作間里,楊興鏈正在搟包子皮兒,胡永洪和唐思維在他的下手負責包。幾個人的手法很炫,搟皮、添餡、捏褶、收口,一粒粒面團在手中像玩魔術似地就變成一枚枚圓潤飽滿的包子。

          王籃翔是店里“大師傅”,手藝最好。發酵、調餡等面點制作的“卡脖子”技術活,他一個人包圓了。他正在一旁低頭打理兩大塊豬肉和牛肉。包裝袋顯示,肉品分別來自當地的龍頭品牌“恢家農場”和“牛郎山”。

          “不能靠打‘同情牌’營銷,包子的真材實料和口味才是硬道理。”周延清說,所以裝修時就把“鮮肉只用牛郎山和恢家農場”這句承諾掛到了墻上,讓社會知曉,也接受社會監督。

          每天下午,是操作間里最忙的時候,小伙伴們要在傍晚前把當天的所有訂單趕做出來并發出去。柳曉婷說,夏季是生坯包子的淡季,每天約有2000個包子的訂單,秋冬旺季訂單會翻好幾倍。

          看得見單純有趣的靈魂綻放

          操作間里雖然是“無聲”的忙碌場景,但每分每秒的時間流動里都蘊含了豐富的意態。在周延清的眼里,這就是一個實時的“情景劇場”,從孩子們靈動的手語和眼波流轉的表情中,能看見一顆顆單純有趣的靈魂綻放。

          楊興鏈剛20歲,皮膚黝黑,壯得像頭虎犢兒,在后廚里年齡最小,也最鬼靈精怪。每當氣氛陷于沉悶時,他總會耍出各種出其不意的“把戲”,把兩位在他下手的“小姐姐”逗得忍俊不禁。

          身體雖殘障,但小伙子的心靈卻不封閉。打耳釘、穿皮裝、戴霹靂手套,身上洋溢的這股青春酷勁從不輸常人。??岬难b備也不能馬虎,不久前花8000多元買了一輛拉風的125型摩托車,又在網上精挑細選了手機支架和摩托專用手機充電器,自己鼓搗著裝了上去。下班一腳油門,人就在馬路盡頭沒影了。這讓周延清一見面就訓他:“說了多少遍了,騎車一定要慢點!”

          與楊興鏈的“放縱不羈”恰恰相反,22歲的王籃翔白白凈凈,安靜又靦腆,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楊興鏈逗他女朋友時也不惱,偶爾也跟著笑一笑。

          胡永洪21歲,天真爛漫,模樣也漂亮。沉浸在愛情里小姑娘眼里只有男朋友,王籃翔走到哪兒,目光就追隨著哪兒。手頭沒有活時,就靜靜地站在一旁“花癡”似看王籃翔做事,目光里充滿了愛意和依戀。

          情侶倆的恩愛秀,讓操作間里總是“糖分過高”。柳曉婷開玩笑:“天天這樣已經習慣了,否則被甜齁到了。”

          情侶倆鬧別扭更有意思。周延清說,有一段時間可能是王籃翔與別的女孩多說了話,胡永洪積累的情緒終于崩潰了,在微信中把對方拉黑了。她又找周延清辭職:“再也不想看到他了,我要辭職,他不走,我就走。”

          有人“撩”楊興鏈:“給你也找個女朋友?”小伙子使勁搖頭比劃著說:“哈哈,我才不要找,太麻煩。”

          這對情竇初開的少年戀愛了

          胡永洪家住百里洲鎮互助村。還不滿一歲時,父母親帶著她在北京打工,非典鬧得最兇的時候她得了病。父親胡其龍說,當時沒有機會進入大醫院,耽誤了治療,導致孩子聾啞了。

          2018年,駐村扶貧干部入戶走訪時,發現胡永洪沒有上學,在家操持家務,帶弟弟。扶貧工作隊趕緊做通家長工作,將她送進了枝江特校完成義務教育。

          有一天,高中班的職業技能培訓課上,老師領進來一位女生,忽閃著大眼睛,怯生生地望著陌生的環境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會做家務有基礎,老師讓她參加高中班的職業技能培訓。

          “長得好看,好像沖我笑了。”王籃翔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位新來的女同學。后來,每一節技能培訓課,他倆都坐在一起。從枝江特校出門,沿著街道幾分鐘可以直達長江大堤。周延清好幾次碰到他倆肩并肩在大堤上散步。

          王籃翔能正常說話,因為遺傳有輕度智力缺陷。周延清說,一般情況都能應付,但遇到復雜點的情況反應就會比常人慢半拍。發蒙時上的普通小學,結果因為調皮,一年級沒讀完就被轉送到枝江特校。

          正值情竇初開,這對有著相同痛點的少年相互吸引,走進彼此的內心,戀愛了。

          距離枝江城區30多公里的顧家店鎮沙磧坪是王籃翔的老家。在鄰居眼里,這個家一度已不像個家了。王籃翔父親是聾啞人,母親也“腦子不大清白”,生下他不久就離家走失了,再也沒有音信,王籃翔是由奶奶拉扯長大的。

          “沒想到這孩子居然出息了,在特校讀了10多年書,還學成手藝掙錢了。”王籃翔的一位鄰居說,這孩子很顧家,天擦黑,村口有摩托車“突突突”的聲音由遠及近停下來,準是他和女朋友回來看望父親和奶奶了。

          “慢娃兒”包子鋪開張了

          事實上,“慢娃兒”包子店在這個街角已經4年了,它的背后就是枝江特校。正是學校努力給這群“折翼的天使”打開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慢娃兒”包子鋪。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方齡皖 攝

          在一次摸底調研中,學校發現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大多沒有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甚至連做一口吃的都不會,給家庭造成極大的困擾。

          “學生首先要學會自己做飯,家長不在身邊也不會餓著。”2018年秋季,學校在首屆高中班嘗試開設家庭烹飪課程,一周四節。周延清主動請纓,從自己拿手的炒把青菜、炒份雞蛋飯教起。剛入讀高中班的王籃翔成為職業技能培訓的第一批學員。

          “白案的活臟、累,還須早起,愿意做的很少。”一個偶然的機會,周延清了解到市場上白案師傅稀缺,這意味學白案就業機會更大。過完年的新學期,一開學,他就把技能培訓內容調整成做包子,自己還專門到安琪集團接受面點師培訓。

          “包子皮要搟得中間厚、邊緣薄。這樣的細微區別很不容易把握。”周延清說,孩子們手腳雖笨,但心地單純,做事專注,足足練了兩個月,終于能搟出像樣的包子皮。

          最初,學生勞動成果都由食堂消化。然而,隨著培訓推進,產生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學生做的包子越來越多,食堂根本吃不完。

          2019年5月,學校臨街的一間閑置門面掛上了“特愛”包子的牌子,既是對外營業的包子鋪,也是學生職業技能的實訓基地。

          “每天早上不到8點,包子就全部售空了,還有排隊的顧客空手而歸。”周延清說,出于對殘障群體的關愛,生意火得出乎預料。不僅解決了培訓過程中的包子過剩問題,還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極大地提升了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獲得了滿滿的自信和成就感。

          一場官方與民間共同參與的幫扶接力

          短暫的一波流量之后,挫折接踵而來。

          早上時間金貴,顧客趕著去上班,需要快速購買。這種快節奏是包子鋪的天然劣勢。從“特愛”到回歸平常心后,包子鋪的生意開始下滑,最慘的一天只有12元收入,經營難以為繼。

          一群身殘志堅的年輕人創業陷入窘境的情況,引起枝江市相關部門的關注,由此開啟了一場官方與民間共同參與的幫扶接力。枝江市殘聯首先站了出來,給年輕人“撐腰”,一次性拿出2萬元專項經費,支持包子鋪度過暫時性難關。

          “既然是天生慢娃兒,快不起來,何不就突出特色,打造‘慢’品牌?”枝江市殘聯理事長張代榕說,經過反復討論,調整了經營思路,放棄早點做全天候銷售的速凍生坯包子。同時,將“特愛”改名為“慢娃兒”,避開對顧客的“道德逼視”。

          2022年6月,在安琪集團的技術支持下,“慢娃兒”包子鋪在原來的街角開張迎客。在媒體的傳播助力下,“慢娃兒”的故事打動了更多的人,顧客不僅是附近的居民,不少餐飲店和企業食堂也來采購。

          “宜昌城區的華祥‘七不三’蝦城也有我們的包子。”周延清說,如今“慢娃兒”已有30多家穩定客戶。

          生意越好,店鋪的流動資金愈加捉襟見肘。一家銀行獲知情況后,專門開通金融助殘服務綠色通道,僅用3天時間就給“慢娃兒”發放貸款20萬元,解決采購原材料資金難題。

          今年2月,在2023年“宜荊荊恩”殘疾人創業大賽中,“慢娃兒”獲得了三等獎。受此啟發,在“慢娃兒”品牌的未來發展上,枝江市殘聯也有著清晰的規劃。

          “將立足宜昌,面向全省,打造區域性的殘疾人公共服務平臺。”張代榕說,將在宜昌范圍內免費扶持50個殘疾人家庭開設“慢娃兒”產品體驗店,并計劃向更多特殊教育學校推廣“慢娃兒”模式。

          “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

          楊興鏈執意報名參加聾啞人的汽車駕考。出于對安全的擔心,周延清一再潑冷水讓他緩幾年,但楊興鏈有著堅定的人生“小目標”。

          “淡季的工資三四千元,旺季能達六七千元。”張代榕說,穩定收入和在包子鋪里獲得的鍛煉成長,不僅讓這幾個孩子能夠自食其力,更讓他們獲得脫胎換骨的成長,對未來有了想象力和期待。

          不過,楊興鏈駕照夢被卡在科目一上已經兩三次了。每次都只考了七八十分,距離過線的90分還差一大截。楊興鏈偶爾發奮掏出手機刷題庫,繞來繞去的內容還是太燒腦了,讓他失去耐心,使氣把手機丟一邊又玩去了。

          由于自身條件限制,聾啞人學習、工作尤為不易。周延清說,胡永洪剛進校時,一個“正”字都數不清有幾筆,現在她是店里工作量的統計員,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

          唐思維是小伙伴中最沒存在感的女孩,平時大家熱烈地交流時,她總是安靜地干活。在“慢娃兒”獲得了人生的第一筆工資后,她給自己買了一件衣服,琢磨了半天想起一件事來,又給弟弟買了一件禮物。

          去年臘月,王籃翔找店里一次性訂購了900個包子。這讓周延清很意外,為啥要這么多?他說:“帶點回去,給鄰居、親戚都嘗一下。”隨后,還給老師列了900個包子的分配清單。

          “我一下有點熱淚盈眶,孩子真是長大懂事了。”周延清說,孩子在校跟了他10多年,每一點進步都看到眼里,為他們的成長由衷感動。

          “蝸牛拖著重重的殼走得很慢,但踏實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張代榕說,“慢娃兒”的LOGO就是一只爬行的蝸牛,就像一首歌唱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方齡皖)

          熱點專題
          综合激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