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男孩”方宇翔。 遠安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休閑時刻,宇翔便會抱起“球球”撫摸。 三峽日報通訊員 徐曉 攝
“板凳男孩”方宇翔靠雙手撐起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三峽日報通訊員 徐曉 攝
“板凳男孩”方宇翔在媒體平臺上制造的傳播流量和感動仍在持續。
肇始于一段軍訓中“軍姿挺拔”的視頻刷屏,主流媒體隨后的速度跟進,讓“板凳男孩”的故事占據線上線下各個端口,展示在更多公眾面前。萬千網友向這個陽光、堅韌、自強的宜昌少年致以敬意。
2歲半時,一場車禍讓宇翔成了一位高位截肢者,半截身體只能“踩”在小板凳上“行走”。“板凳男孩”是網友們對他勵志行為的一種贊賞稱謂。
這是個純凈、透明的少年,清亮的眼神里很難看出小小年紀曾經歷過命運的殘忍碾壓。他沒有微信,沒有QQ,也不玩手機,沒有網癮,努力上進。媽媽陳銀蓮說,孩子身下有“板凳”,但心中沒有“板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9月6日是宇翔15歲生日,是孔子定義的志學之年,又正好趕上進入高中這個學習新階段,陳銀蓮和丈夫方永長尤為重視,開學前一天買了蛋糕,請了宇翔最要好的幾個伙伴,在門口餐館給孩子們訂了一桌,提前給他過了生日。
許完愿吹滅蠟燭,宇翔舉杯說,希望通過努力走向更廣闊的地方,可以一直是爸爸媽媽的驕傲,也不辜負社會和更多人的期望。
不掉隊是一個“兵”的基本素質
這是一個中考生歲月靜好的暑假。
中考“總分A”、全縣前100名,輕松被遠安縣一高錄取。成績雖算不上“王炸”,但和自己的努力大體匹配。彈簧并未壓到極限,高中尚有潛力可挖,宇翔心安理得。
一早,屋后濃蔭里的知了就開始聲聲嘶鳴,房間里電風扇“漫不經心”搖頭吹著。如果沒有媽媽的嘮叨,又是一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一天。在學業的上一段落與下一站航程的聯接處,就應該是休養生息“加油站”。
這樣散淡閑適的畫風,隨著新生軍訓的到來轉換到了另一個頻道。
“立正!敬禮!向右看齊!齊步走!”太陽底下訓練場地表溫度已達38℃,隊列中宇翔努力繃直著身體,眼睛盯著正前方,汗珠滾過曬得黑黝黝的臉,按教官口令執行的每一個動作,都透著一名“戰士”的剛毅氣質。
軍訓教官曾瑞濤第一次帶這樣身體的學生,見他每一個動作都要多付出幾倍的努力,擔心會吃不消,示意他到一旁樹蔭下休息,被宇翔堅決拒絕了。
陪讀的陳銀蓮也心疼,遠遠地錄了一段兒子軍訓的小視頻,上傳到了自己的抖音號“宇翔人生路”上。
擔心孩子封閉自我,形成孤僻性格,從小學開始,陳銀蓮就鼓勵兒子面對鏡頭打開自己,大膽展示自我。宇翔很多的尋常瞬間,被她觀察捕捉,成為“抖友”眼中的閃光時刻。7年多時間,陳銀蓮已發布817條視頻,收獲16萬多粉絲,最高的一條視頻獲得30多萬網友點贊。
陳銀蓮這條軍訓視頻被媒體關注到后紛紛跟進,“板凳男孩”被一次次被推上熱搜。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這是軍訓對學員的基本要求,做到是應該的。”對于突然涌現的贊揚,宇翔保持著一貫的“人間清醒”。
事實上,這已是他第三次參加軍訓,隊列動作對一名多次參訓的“老兵”來說實在是“小兒科”。
身為男兒,誰會沒有一個軍旅夢?電視上大閱兵的場景時常讓他熱血沸騰,從心底涌動出樸素的報國之志,也更讓他對一個英姿颯爽的戰士形象充滿了渴望。
2021年暑假,一家軍事夏令營機構負責人找上門,邀請宇翔免費參加他們以“磨煉意志”為主題的少兒魔鬼軍事訓練營。媽媽還在猶豫答不答應時,一旁的宇翔搶著應承下來:“我要去,我要去。”
“整整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了20天,回來時人都脫了層皮。”宇翔自豪地說,訓練科目除隊列外,還有擒拿格斗和軍體拳等,“真是太過癮了!”去年暑假,他又自告奮勇地去了。
說話間宇翔情不自禁地端起架式,自己喊了聲“格斗準備”的口令,“豁豁哈嘿”揮舞雙手比劃操練過的軍體拳十六式來。
一手牌打出“王炸”效果
遠安沮陽路沮陽小區,開車進門只要說是找宇翔,保安大哥就會指向最里面的那一棟。因為“板凳男孩”的軍訓視頻火了,這段時間經常有人順著導航找上門來。
宇翔家在最里一棟的一層,50平方米分出兩室一廳。目光從陽臺望出去,越過小區的后圍墻就是沮河大堤了。這是一個政府提供給困難群眾的廉租房小區。方永長說,一年房租只需要800多元,一家人住在這里已經9年了。
宇翔的房間緊挨著客廳,約有七八平方米,一張床和一張低矮的書桌就把空間撐滿了,逼仄得轉不開身。床頭書柜塞滿了讀物,四大名著、外國經典、童話小說、漫畫故事……
放假在家,大部分時間宇翔都沉浸在這方小小的“圍城”里,或是“站”在書桌前刷題,或是躺在床上看書。這樣舒適的時刻,“球球”是不可能缺席的, “嗖”的一下就跳上床趴在小主人身邊。“球球”是家里的一只三花貓,只對宇翔親近。宇翔也毫不客氣地抽出手來,撫摸毛茸茸、軟乎乎的貓肚子,那瞬間讓人融化的感覺真是解壓。
“《西游記》看了4遍,曹文軒的《草房子》至少看了兩遍。”宇翔說,唐僧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自己能掰著指頭數過來,哪個妖怪在哪里出場也清清楚楚。帶來更多感動的是《草房子》里的小男孩桑桑,讓他哭了好幾回,也從桑桑身上汲取了很多心靈上的滋養。
不過宇翔坦承,自己并不是傳說中的“書蟲”,除了自己特別喜歡的篇目,看的也少。而且,也會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時常因做作業磨蹭被媽媽嘮叨。
“初中還是貪玩了,沒有完全用功。”宇翔說,已開始的高中學習階段可能不會有初中這么輕松了,他做好了背水一戰的心理準備。
“一上來就卷??!才開學班上就有進入高考倒計時的緊張氣息。”宇翔說,課間都是大家埋頭做題的“沙沙”聲,上個廁所都怕耽擱時間被別人落下。不過,這也激發出宇翔的某種斗志,有種躍躍欲試的興奮感。
事實上,作為一名高位截癱的孩子,宇翔獲得正常學習機會的過程并不容易,背后是來自家庭、學校、黨和政府的共同托舉。
2014年9月,宇翔求學之路在報名第一關就卡殼了。整個遠安縣此前沒有一個學校收過這樣“條件”的孩子。轄區派人上門做工作,宇翔身體根本無法支撐獨立上學,而且可能還會受同學的歧視欺負,建議去上特殊教育學校。
“孩子靠體力吃飯的這條路堵死了,未來只能靠腦子自食其力。”在方永長和陳銀蓮的樸素認知里,不想未來窩窩囊囊過日子,只有上學才是唯一通道,否則就等于宣告放棄孩子的人生了。夫妻倆堅定信念,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到普通學校去。
萬般無奈之下,他們試著給縣委書記寫信。陳銀蓮說:“對方也是一位媽媽,應該更能體會父母對于孩子的痛楚。”
果然,在遠安縣委的高度重視下,宇翔的入學難題圓滿解決,相關部門跟進服務,安排一家人搬進廉租房,納入低保,安排住校宿舍方便媽媽陪讀。陳銀蓮說,學校、黨和政府的關懷讓糟糕的日子一下變得有了奔頭,消失已久的歡顏又重新回來了。
宇翔也爭氣,這些年雖然沒有考過第一,但是大大小小的考試始終鎖定在前幾名。排名和他的性格一樣,陽光又沉穩。
“沒想到給點陽光就燦爛,弟弟能把強塞進手里的一把牌打出了‘王炸’的氣勢和效果。”和宇翔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哥說,他不僅證明了自己不是學校的累贅,還以自己的光芒照亮著身邊的同學。
小板凳上“站”直了身體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作者冰心的這句格言,也是宇翔的成長實錄。
2011年3月12日,命運對剛滿2歲半宇翔開了一個太過殘忍的玩笑。一輛失控大貨車碾過宇翔雙腿。
丈夫辛苦打工掙錢養家,自己全職負責帶孩子,結果卻出了這么大的禍事。陳銀蓮愧疚自責,恨自己那天為什么要帶孩子出門。
“你是孩子的媽媽,出這種事你比任何人都難過,天塌下來咱倆共同承擔。”猝不及防的災難不僅沒有擊穿這個農家,反而激發出中國式家庭強大凝聚力和韌性。沒有一句指責埋怨,方永長不斷寬慰妻子,還把親戚喊到一起“打預防針”:“這事不能怪銀蓮,千萬不要埋怨她。”
經過大大小小10多次手術,宇翔的命保住了,但從此永遠失去了身體的下半部分。
沮河岸邊桃花又開了,一家人終于走過人生中至暗的一年,迎來2012年的春天。夫妻倆把宇翔帶到武漢安裝假肢,接受適應性訓練。再回到家,空氣里已經有了些許秋天的味道。
對于宇翔來說,“站起來”又是一場新的長征。
穿戴假肢看上去體面,但并不適合高位截肢者。一個3歲多小孩用殘余的大腿根部去控制6斤重的假肢,可以想象,邁出去的每一步都是用盡了全身“吃奶”力氣。
陳銀蓮放在“宇翔人生路”上的第一條視頻就是兒子穿戴假肢在校園里歪歪倒倒走路的情形。“小點兒”承受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試探著邁出的每一步都讓人心驚、淚目。
痛苦不止于此。夏天,假肢與身體接觸的部位熱得起疹,又腫又癢;而冬天接觸面又因受凍變僵,摩擦起來錐心疼痛。
宇翔從不追星,甚至記不住一個流量明星的名字。一個叫陳州的人是他崇拜的偶像,帶給他成長的激勵。這個身體和宇翔一樣的高位截肢者頻頻被央視報道,演說家、歌手、用雙手征服五岳第一人,入選“感動中國”人物,他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一道傳奇。
追光燈下,陳州“踩”在小板凳上,交替轉換身體的重心,用雙手左一下右一下挪動向前的樣子,光芒萬丈,也給宇翔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
方永長也給宇翔做了一副小板凳,雖然行動起來也不輕松,但比起穿戴假肢,這對小板凳方便自如多了。
陳州也關注到了抖音上的這個“板凳男孩”。2021年5月,他到宇翔就讀的遠安縣外國語學校演講,也把宇翔一起拉到臺上,還贈送他一副與自己同款的“小板凳”和新作《我的世界》,鼓勵宇翔“緊握青筋拳,人生不言棄”。
說是板凳,其實是一副半封口的木盒子,是用花梨木制作的,非常堅固耐用。這是一個特別貼心的設計,不僅是代步的“腿腳”,還是隨身攜帶的收納盒,文具、作業本、小零食、餐巾紙、紙屑果殼,宇翔就隨手丟在盒子里,超級方便。
板凳代步不僅鍛煉腰部力量,也讓宇翔的胳膊比一般同學粗壯有力。軍訓的中場休息,是同學們才藝的秀場。有同學起哄架秧子,慫恿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學與宇翔掰手腕。眼看對方就要輸了,可又撐了起來,雙方又陷入勢均力敵的僵持。宇翔最終沒能把對方壓下去,算是比了個平手。
“教官說我的力氣大,欠缺在沒有比賽技巧上。”說起這事,宇翔還有點“耿耿于懷”,逮著機會再比一場。
愛才是支撐站起來的真正“雙腿”
每天早上5點半,方永長準時從床上爬起來,手腳麻利開始一天的工作。他要趕在大清早將200只左右的活雞宰殺打包。然后,開上那輛已經灰頭土臉的五菱宏光,馬不停蹄往城里趕。上午11點前,他要把這些剛殺的鮮雞肉送到每個訂戶手中。這些年來,風雨無阻。
宇翔從幼兒園到高中,陳銀蓮專注照顧好兒子,家庭經濟壓力全部落在方永長肩上。這些年,他下井挖煤、工地搬磚,干過瓦工、刷過油漆,輾轉于各個工種努力給娘兒倆撐起一個安然、踏實的生活。
2019年,方永長和大哥在茅坪場鎮承包了50畝山林養“跑山雞”。“從雞仔到出欄需要6個月時間,每年能出欄10000多只。”方永長說,一只散養雞的養殖成本大約是60元左右,出售的市場價也就70多元,再除去其它開支,一只雞也就10元左右的利潤,家庭年收入微薄。
平時的大部分時間方永長都住山上打理雞場。如果是雙休日,他會盡量早地把雞送完,然后趕回沮陽路的家和妻兒團聚。摸摸兒子的腦袋,坐在旁邊看兒子做作業,此刻,是這位男人最幸福的時光。
寒暑假,陳銀蓮也會帶著宇翔到山上陪丈夫。但山上條件差,生活很不方便,看著娘兒倆受罪,方永長總是提前催促娘兒下山回家。
陳銀蓮回報丈夫的就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兒子。為此,她同樣努力、辛苦。這些年,她上網查詢了大量與兒子類似遭遇者的成長故事,甚至還讀完了澳大利亞勵志青年尼克·胡哲的自傳《人生不設限》,不斷充電,千方百計陪伴引導孩子陽光成長。
宇翔求學前,陳銀蓮就特意把他往人流扎堆的廣場、公園、超市等地方帶,適應別人投來的異樣眼光,坦然接受自己身體殘缺。同時,也學會在公共環境里與其他小朋友友善相處。宇翔很早就能無視外界的凝視,落落大方地應對各種社交場景,得益于這種早期的鍛煉。
沮陽小區后面是沮河大堤,這是遠安的“母親河”,流淌著2000余年楚風楚韻。屋后的這段大堤就是宇翔的“地壇”。傍晚時分,宇翔讓媽媽將他送到大堤上,然后用雙手挪動小板凳,一步一步慢慢“徜徉”在河堤上。
斜陽遠陌,野花草樹,撲面而來的清新氣息讓人放空與愉悅。大堤上的跑步人也都認識了這個經常來的“板凳男孩”。經過時,會主動慢下腳步,朝宇翔豎起大拇指,既是打招呼,也是給這個堅強的少年點贊。
除了學習名列前茅,宇翔棋也下得好,還會吹葫蘆絲。即便行動如此不便,他學會了洗衣服、做蛋炒飯、擦地等家務事。這些自強不息事跡經媒體傳播,也讓他相繼獲得了“宜昌市新時代好少年” “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全國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
很多朋友在陳銀蓮面前夸宇翔太棒了,最初她當是別人善意的安慰。她說,后來想想,兒子除了沒有腿,確實一切都很出色。
這些年,都是陳銀蓮接送孩子,宇翔就像媽媽的“尾巴”。某一天晚上,宇翔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面,看著匆匆而過的人流和街景突然十分感動,把頭緊緊貼在媽媽的背上,幸福的眼淚潸然而下,既安心又踏實。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方齡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