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h966k"><strong id="h966k"></strong></p>

    2. <p id="h966k"><strong id="h966k"><small id="h966k"></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h966k"></acronym>
          <table id="h966k"><strike id="h966k"></strike></table>

          當陽:拆除“堵心墻” 搭建“信義橋”

          2023-09-21 08:29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肖雯瑤  審核:金睿

          當陽市玉陽街道東門樓社區長坂小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通過拆墻并院,打通了居民出行“內循環”,封閉的小環境變成寬亮的大通透。多措并舉激活小區老黨員、老干部和各類活動積極分子等“中堅居民”,讓居民真正參與小區治理中,重塑小區居民共同精神,打造出當陽“信義小區”范例。

          改造一新的當陽市長坂小區。 當陽市委組織部 供圖

          破除圍墻“合院”

          2022年,長坂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

          小區怎么改?這讓大家犯了難。

          “必須要增加停車位,咱們小區停車位太緊張了,旁邊的國土局小區卻有100多個停車位。”

          “給老年人安裝一些健身器材吧,別人一墻之隔的教育局小區、市醫院小區里都有,我們小區憑什么沒有?”

          ……

          居民們討論十分激烈。小區居民龍勇站了出來,“能不能把單位之間的圍墻拆掉?”

          “這是個好辦法!”73歲的劉大爺是小區的老住戶,他第一個舉雙手贊成。

          其他居民也紛紛表態,同意拆掉圍墻。

          就這樣,伴隨著大型機械轟鳴聲,長坂小區一共拆掉了22段總共1052多米的圍墻,37個小區內部的微循環被打通。這一舉措,讓小區空間得到重塑,居民能夠享受更多生活服務,困擾居民已久的問題迎刃而解。

          現在,居民無論回來多晚,都可以在小區找到停車位;下樓就有健身器材,從小區步行3分鐘就到了公園;門球場更是熱鬧非凡,小區最近又新組建了1支球隊。

          建管并重“合心”

          物理空間是“合”起來了,但擺在長坂小區面前更重要的問題是“合心”。

          合并前,37個小區就是37個單位。如今,院墻被拆除,“單位院子”幾十年的生活軌跡一夜被打破。合并后的小區如何管理,一時陷入了僵局。

          “小區不能沒有人來管,現在沒有了單位兜底,我們應該自己來管!”財政局退休人員吳學春主動站出來,提議成立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

          2023年7月,長坂小區業委會成立了,吳學春也被選舉成為了業委會主任。

          在拆除圍墻初期,小區從原來的“封閉式”變成“開放式”,業委會接到居民反映最多的意見是治安問題。退休前擔任過保安的老余主動站出來,提出組建一支夜間義務巡邏隊,來保障居民安全,15位居民積極響應。

          “可以自豪地講,圍墻拆除大半年了,小區沒有發生一起偷盜案件!”巡邏隊員老余說。

          而讓居民感受最明顯的,莫過于長坂小區二手房掛牌價比改造前大幅上漲。這個經濟賬,是所有居民一起創造出來的,大家對小區的認同感大大增強。

          多方協作“合力”

          長坂小區在每30戶居民中選聘一名十戶長,他們既是居民,又是“兼職網格員”。小小的“十戶長”,在小區改造中可發揮了大作用。

          “要拆我的雜屋,先拿30萬來,否則免談!”電話那頭傳來了嘟嘟的掛斷聲。

          羅先生所屬的老干局小區,35戶居民的違章建筑已經全部拆除完畢,就等著羅先生家5平米左右的雜屋拆除后,進行下一步施工。但羅先生常年在溫州上班,前期經過電話溝通,他一直態度強硬,堅決不同意。

          “我們得想想辦法,走,去溫州!”十戶長方旭、周榮世和街道、社區干部一道開車1200公里,一口氣跑到溫州找到了老羅。

          “我也不是蠻不講理,這拆了要干什么?對以后的生活會有什么影響?我心里沒底??!”在十戶長的耐心勸說下,老羅終于講出了心中的顧慮。

          “拆違是為了騰出占用的空間,對小區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既美化小區環境,又方便居民生活。你就放心吧,等你再回長坂小區,肯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終于,老羅從開始的觀望、抵觸,到徹底打消心理包袱,同意無條件拆除,思想上有了大的轉變。自小區改造以后,社區干部、十戶長、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成員,深入每家每戶一對一開展拆違工作。小區居民直接出資10萬元,共拆除違建2616平米,涉及居民1824戶4558人。

          【經驗啟示】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高不高,市民說了算。一個小區的居住環境好不好,要從居民那兒找答案。因此,在小區治理過程中,要將共同締造理念貫穿老舊小區治理全過程,實現治理為民、治理靠民、治理惠民。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拆除居民“堵心墻”,搭建治理“信義橋”,讓居民業主有更多的獲得感。這是當陽市玉陽街道東門樓社區長坂小區治理實踐的明證。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高秉喜 通訊員 鄧欣瑤

          熱點專題
          综合激情网